學校成立于2004年,2015年轉設更名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2016年獲教育部批準參照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進行招生,是一所以藝術學、工學為特色,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秉持“育人為本、質量至上、特色立校”的辦學理念,積極培育辦學特色,塑造“美在武設”校園文化品質、拓展“藝科融合”人才培養路徑、健全“五色育人”學生服務體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時尚設計學院為中國時尚產業發展需求和武漢“設計之都”建設需要,匯聚學校優勢專業和優質資源組建成立。學院緊密圍繞“設計”與“傳播”兩大學科,開展時尚與設計、藝術、商業、科技、管理、消費等多個領域融合的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謹治學,求實創新,具有一支校內專任教授、骨干教師與校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聯合進行人才培養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學成果顯著: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項,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人才培養成果獎”。
2025年5月18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時尚設計學院以《廿章》為主題的畢業設計作品亮相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廿”者,二十之數,寓歲月之沉淀;“章”者,篇章也,象征流轉的時光與創作的書寫。這次作品發布既是對學院二十年育人歷程的總結,也承載了畢業生們用設計書寫時代、以創意回應現實的深切表達。
本次展出的時裝設計作品風格多樣,學生圍繞材質解構、結構重塑、文化轉譯等核心命題進行獨立創作,作品風格涵蓋東方意象與現代時尚、非遺再造與青年表達、實驗剪裁與廓形重組等,體現出對服裝語言的深入理解與多樣化探索。一些作品將傳統元素與當代語境相結合,既關注文化本源,也注重面向未來的重構能力。此外,部分作品在環保材料使用、可持續理念表達方面亦有所突破,通過植物染、循環再造面料的設計實踐,傳達出學生對社會議題的敏感度和時尚設計的責任意識。
本次發布中學院也展示了數件首飾設計作品。當代首飾不再拘泥于傳統珠寶的材質與佩戴方式,而是以“可穿戴裝置藝術”為核心,探索身體、空間與媒介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光電元件、傳感裝置、3D建模與打印技術融入首飾設計之中,創作出一件件既具視覺沖擊力又富有實驗精神的作品。
學院遴選了10位服飾表演與推廣的學生作為模特,亮相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的舞臺,他們其中既有斬獲全國專業賽事大獎的實力新星,也有已簽約模特經紀公司的行業新銳。學生以夯實的專業素養與舞臺表現力,展現了學校服裝表演專業教學積淀與人才培養實力。同時,這場時尚盛會也為學子們搭建起與行業前沿接軌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們在高規格的秀場積累經驗,實現專業能力與藝術視野的雙重突破。
通過此次作品發布,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時尚設計學院展現了設計教學的整體實力與學科特色,也為學生畢業走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實戰舞臺,標志著時尚設計學院在時尚教育實踐中又一次走向行業前沿。“廿章”既是回顧,也是起點。未來,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將繼續依托校企合作、行業聯動和項目教學機制,繼續堅持實踐導向和文化引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為服裝行業培育更多兼具文化情懷與創新能力的青年設計力量,助力青年設計人才走向更廣闊的專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