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出正月都是年,春節期間,河南春晚又又又一次出圈了,尤其是國風歌曲《天下安康》,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已經單曲循環起來了。流傳千年的中醫藥文化融入現代音樂,以“融合國風”的形式,讓傳統中醫藥文化走進了大家的視線。
說到中醫藥文化,那咱們河南可是有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那就是醫圣張仲景。
正月十八適逢張仲景誕辰,仲景宛西制藥每年都會組織祈福活動,人們通過盛典來緬懷先圣、祈福安康。而今年的祈福活動,仲景宛西制藥為我們帶來了新玩法,一起來看一看吧!
線上祈福開啟2022仲景健康節
帶你一起養出好體質
在河南南陽仲景故里醫圣祠、醫圣山,每年都會有一場莊嚴隆重的祈福儀式,敬花籃、敬沉香、敬優質藥材,更是有舞龍舞獅和戲劇表演,通過多種形式的盛典來紀念張仲景,也將對健康的期盼和祈福融入其中。
張仲景誕辰祈福很早就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名錄,仲景宛西制藥每年都會組織祈福活動,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身著漢服打卡,近距離感受傳統的中醫藥文化。
考慮到疫情,仲景宛西制藥今年還帶來了“拜托啦醫圣”線上祈福活動,用超有趣的線上祈福玩法,帶你開啟“2022春季仲景健康節”,實現“好體質,養起來”!
動動手指就能把寄托大家對健康的期盼,也用更時興的方式,把中醫藥文化的健康理念帶入到生活中去,年輕人愛看的創新傳承被仲景宛西制藥拿捏的十分到位。
亂世中誕生的“醫圣”
穿越千年的健康“守護神”
關于醫圣的故事,小時候聽長輩們講過許多,那時候只是感覺精彩有趣,直到現在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醫圣不只是故事,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千年藥方的古今對話
經歷了這么長時間的疫情,防疫已經變成了常態化,而中國的防疫成果那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就連冬奧會外媒都在感慨中國“清零”,但你可能不知道中醫藥也在疫情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作為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受歷代醫學家推崇,至今仍是中醫臨床治療準則。不僅如此,就連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推薦治療方,“清肺排毒湯”處方都源于《傷寒論》。
這穿越古今的醫學對話,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疫情之下的醫圣精神
經歷疫情的鄭州,讓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感人瞬間。
在風雪之中為大家采集核酸的大白,忙碌的身影感動了許多人。讓我們對于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崇敬。
都說自古以來醫者仁心,史載張仲景被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雖身居要職,卻敢于打破階層觀念為百姓診病。公務繁忙時,他就直接在府衙大堂問診開藥。后來病人太多,他就定于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在大堂上專門診病,被百姓成為“坐堂醫生”。后世“坐堂醫”、中醫“堂”,皆由而來。
雖然時空不同,但是醫圣的精神永遠在醫務工作者心中。
③、藥方也能變美食
除了在醫學和疫情方面的貢獻,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過年期間相信大家一定沒離開餃子吧,那你知道其實餃子竟然來自于張仲景的藥方中嗎?
相傳,在古時候百姓窮苦,到了冬日常凍爛耳朵,張仲景便在冬至這最冷的一天舍藥,將羊肉和驅寒藥材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樣,煮熟和面湯同服,吃完可使渾身血脈通暢,兩耳變暖。
因為這種藥有驅寒功效,形狀像耳朵,于是有了“祛寒嬌耳湯”的名字,后來就演化了各種形狀和餡料豐富的餃子。我們現在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張仲景,是不是漲知識啦!
傳承千年經方
用好藥材做放心藥
隨著人民對于健康的越來越重視,對于中醫藥文化的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為挖掘弘揚中醫
藥文化,振興中醫藥事業,仲景宛西制藥也在做著自己的努力。在文化傳承之外,堅持傳承經典名方,用現代科技,造仲景名藥。
堅守“藥材好、藥才好”理念
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方莊村的仲景宛西制藥山茱萸藥材基地,總面積2000 畝,地處秦嶺余脈、伏牛山腹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然藥庫”,《本草綱目》中記載的 1800 多種中藥材,在仲景百草園里就能找到 1328 種。這也是仲景宛西制藥堅持“藥材好、藥才好”的底氣。
科技創新提升中醫藥制造
除了好藥材之外,仲景宛西制藥也與時俱進,不僅優化了中藥的服用方式,升級濃縮丸劑型,崩解快、易吸收、服用方便,貼近大家的生活節奏,讓大家對中藥更容易接受。還制定了涉及中藥材種植、倉儲、質量研究等一系列的制藥標準和規范,把全流程可控制和全程可追溯的理念貫穿其中,在生產過程中強調中藥現代化,致力于打造高品質中藥。
如何傳承好仲景文化,推動中醫藥文化現代化,仲景宛西制藥腳步不停,正在不斷前行!
最近幾年隨著疫情的影響,大家對于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頻繁出圈,中醫藥文化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仲景宛西制藥就好像一個窗口,將我們和中醫藥文化串聯。這次的線上祈福更是緊跟潮流,用超有趣的方式將醫圣文化展現在我們眼前,還在等什么,現在就一起來祈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