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數字化風潮席卷全球,傳統產業開始進行升級轉型,重塑自身業務邏輯,尋找更多增長點與突破口,就連人們刻板認知中的“手上花活”——時尚服裝產業,也在全面擁抱數字技術。
時裝產業涉及生產前評估、服裝設計、生產制造、線上線下推廣、銷售數據分析等環節,智能終端、大數據可視化、增強現實、區塊鏈等技術的引入,正在為創作者、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也為行業淌出一條降本增效的新路。
時裝產業危中尋機,供應鏈優化一馬當先
數年前,時尚行業便開始主動擁抱數字化,以適應新型消費習慣和優化供應鏈合作方式。
現階段時裝商家對“庫存率”和“周轉率”更加敏感,推出的新品如果反響不好,會造成庫存積壓,帶來業務虧損。因此,品牌非常重視“商品評估會議”環節,供應鏈多方包括設計師、生產線員工、試衣模特、銷售部員工等,會共同評價即將生產的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商品定價、改進建議等工作。
一方面,傳統制造生產周期長,可能產品大批量出貨時,市場又發生了新變化,需要通過商品評估會議進行風險預估;另一方面,商品評估會涉及供應鏈多個環節,可以通過數據可視化,為決策、合作提供參考。
這時候,就需要應用到一些數字化工具。
通過數字化工具進行消費洞察,預測銷售趨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同時將供應鏈上下游緊密連接在一起,提高協作能力。人們所熟知的一些快消服飾品牌,早在2019年之前就開始通過會員體系建立用戶畫像,挖掘消費需求,實現精準營銷并反過來影響產品的設計、生產。
國內時尚行業的“高科技”,數字辦公與數字門店成新風
在世界時尚圈范疇,中國從業者可能是最早接觸數字化的那一批人。得益于我國寬帶和移動網絡的高覆蓋率,以及在網絡視頻直播技術上的創新,“直播帶貨”成了中國時尚圈的獨門秘笈,同時直播縮短了供應鏈條的反饋環節,商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和收集消費偏好與市場趨勢。
近期舉辦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時尚文化周就引入了眾多時尚×科技的聯動環節,大數據、AI、3D打印、區塊鏈等技術的普遍應用成為一個顯著風向標。
科技時尚文化周還聯合華為IdeaHub舉辦創新沙龍。活動現場,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彭晶展示如何使用華為IdeaHub來進行即時的創意設計。智能設備、遠程辦公、數據可視化等數字辦公手段,可以更加便捷直觀地讓供應鏈各方展示想法、遠程指導、做出決策,帶來效率上的顯著提升。
而在鏈條的另一端,即消費環節,數字化技術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觸達,并且通過智能設備與消費者產生更多的互動。未來,華為IdeaHub與AR技術結合,可以通過高清屏幕、高清攝像頭、語音互動等產品技術實現消費者進門識別、個性化推薦等,這是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優化購物體驗的有效手段。
當下,“制造即服務”成為傳統產業的變革方向,“以客戶為中心”取代了以產能、排期、設計、制作為中心的舊理念,數字化技術扮演了關鍵的推手,跨供應鏈的緊密合作、加強消費者互動等措施都在讓時尚產業變得更具可持續性。
華為IdeaHub數字化生產力工具正在成為時尚行業企業在管理、協作、營銷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切入口,與時尚行業數字化創新浪潮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