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亞洲象在云南多地“溜達”覓食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
至5月27日,從普洱市墨江縣一路北遷的亞洲象群,已行進至玉溪市峨山縣、紅塔區與昆明市晉寧區交界處活動,并一度進入峨山縣城,給當地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帶來影響。
1、亞洲象繼續組團北上
據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消息,5月27日20時30分,15頭亞洲象群罕見進入云南玉溪市峨山縣城,并在峨山縣城熠峨路和昆磨高速民房附近徘徊。
目前,峨山縣城街道人群已被疏散,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持續用無人機對象群實施勘察、跟蹤,及時匯報象群最新活動線索,通知沿邊群眾及早做好撤離準備。
云南普洱:獨行亞洲野象靠近主城區,當地加強監測預警。
2021年4月16日,原生活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17頭亞洲象從普洱市墨江縣遷徙至玉溪市元江縣。
5月16日凌晨,象群15頭(另外2頭于4月24日返回普洱市墨江縣境內)進入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
5月24日晚8時,該象群14頭亞洲象遷徙到玉溪市峨山縣,在大維堵村一帶活動。
5月25日下午,1頭走散的亞洲象也遷徙到大維堵村。
5月27日16時,經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無人機偵查顯示,野象群在峨山大墳山附近覓食,聯合指揮所嘗試利用投食方式引導野象,并使用大型車輛機械封堵外圍道路,防止野象進入市區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傷害。
17時05分,象群進入峨山縣第一中學西側,直線距離不到400米。
18時30分至19時20分,野象群由大墳山附近向西北方向移動。
5月26日,象群在峨山縣雙江街道沐勛社區農田覓食。李星宇 攝
2、亞洲象“肇事”,損失幾何?
40余天時間里,該象群在元江縣、石屏縣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近680萬元,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野象群“逛游”石屏縣。
3、如何應對防范?
為做好亞洲象肇事防范與應急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亞洲象種群安全,27日,玉溪峨山縣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做好亞洲象肇事防范與應急工作的公告。
一、請勿在院子晾曬玉米、存放食鹽等亞洲象喜食農作物、食物,避免逗引亞洲象闖進家門。若遇亞洲象闖進家時,不要慌亂,盡快到安全區域躲避,并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救助。
二、亞洲象受到驚嚇后會因自衛的本能對人類發起攻擊,若與亞洲象在野外相遇時,禁止圍觀、挑逗、戲弄,禁止用鞭炮、禮花彈等方式進行惡意驅趕和傷害,應盡快避讓。
三、對亞洲象“定點投食”是一項緊急避險措施,用于引導亞洲象遠離村寨,防止人象沖突。若在野外遇到投食點,應立即避開。路遇設置警戒線的路段,要聽從工作人員指揮,繞道而行,嚴禁停車、駐足逗留,影響現場開展安保工作。
四、在亞洲象出沒的地區從事生產活動及出行比較危險,極易造成人身傷害。請密切關注監測員提供的亞洲象活動信息并聽從監測員的統一指揮,合理安排勞作、出行時間,避免與亞洲象正面沖突。
五、了解亞洲象生活習性、防象、護象、避象等基本知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共同營造人象和諧共生良好環境。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專家分析,從該象群所處位置和近期活動特點看,有繼續向北遷移的趨勢。
專家指出,象群如進入人口密集的紅塔區、晉寧區等地,村莊和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交通網密集,人員管控困難,亞洲象肇事傷人將難以控制。
同時,因為食物資源越來越匱乏,象群頻繁入戶尋找食物,人象潛在沖突隱患激增。必須采取多種方式防止象群北遷,逐步返回普洱或西雙版納原棲息地,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同時也使該亞洲象群得到有效保護。
4、亞洲象為何北遷?
“象群處在無序游走狀態,一直往北走,這樣的行為不可思議。”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解釋道,這個季節正是森林中亞洲象食物青黃不接的時候,往北由于海拔不斷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為稀少,因此表現不同尋常。
目前,象群向北遷徙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有一個可能是象群首領經驗不足,出現迷路狀況。”陳明勇說。
此外,為盡量避免人象沖突,當地政府從監測預警到圍欄防護,再到保險理賠,采取了多種措施。
一名亞洲象監測工作人員說,前些年,大象不敢出來吃農作物,因為當時人們會使用各種方式驅趕,對大象有震懾。“近些年對亞洲象保護力度加大,大象知道人不會傷害它了,就慢慢地敢到農田來采食。”大象性格的變化,導致其活動范圍擴大,或許也是“斷鼻家族”象群長途遷徙的原因之一。
對此,網友們說,
@奚希兒: 好好處理啊,別傷著它們
@CHOITEMPOG: 希望大家也多多關注野生大象的生存情況。
@LipingHuang_: 政府做得好好,一定要保護好大象呀!
此外,也有網友調侃道:“云南人騎大象石錘了。”
(來源:新華網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中新社、玉溪日報、云南發布微博、云南紅河發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