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廣大醫務工作者挺身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醫院病房、科研實驗室、環境取樣、終末消殺、健康宣教、防護指導等工作場景,處處都有“最美逆行者”戰斗的背影,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固屏障。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于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歷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醫者仁心滋養尊重生命 大醫精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神醫華佗,作為中國古代杰出醫學科學家的代表,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璀璨耀眼的人物,他的生平在正史中記載不多,但刮骨療毒、一針救兩命等奇聞軼事,為他的傳奇人生和經歷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蒼生大醫》即以華佗生活的三國時期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仁醫華佗(何晟銘飾)行醫于民間、博愛于百姓、守望于愛情、智斗于權貴的傳奇一生,展現了神醫華佗(何晟銘飾)大醫精誠、仁心妙手、敬業奉獻、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塑造了一位胸懷天下、懸壺濟世、心系百姓的蒼生大醫。
“醫乃仁術”,人文性是醫學的本質屬性,重視人的生命是對醫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醫生要做到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而這均源于對人的生命的重視。劇中,通過華佗(何晟銘飾)從醫人的“神醫”到醫心的“仁醫”最終成為以拯救天下蒼生的“大醫”的人生蛻變,傳遞出艱辛坎坷、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澄懷方能觀物,真空才是妙有。心里始終放不下小我,又怎能裝得下天地風云、碧水青山、飛鳥走獸,融入于大自然;如若你能放下小我,融入天地,他日你再入世,你就能心懷蒼生。”劇中,華佗(何晟銘飾)將中國傳統道家文化、哲學思想與中華醫藥學理論實踐融會貫通,超脫了自我,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華佗(何晟銘飾)已經不僅僅是一位醫生,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他象征著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善良、崇尚美好、追求自由的精神訴求和理想寄托。
何晟銘妙手仁心成大醫 李依曉亂世佳人情深重
以《宮鎖心玉》中 “四阿哥”一角為觀眾熟知的何晟銘,一度成為“清宮戲專業戶”,深情又隱忍的古裝形象深入人心。此番在《蒼生大醫》中挑大梁出演一代名醫華佗,一改神醫耄耋之年鶴發白須的形象,從青年時的狂放不羈,到一連串打擊后的消極避世,再到參悟后的“出世心入世身”,年齡跨度、角色轉變都挑戰頗大。身處三國亂世,華佗與曹操亦敵亦友、赤壁之戰中醫治兩軍瘟疫、替關羽刮骨療毒,輾轉于各政治勢力之間,堅持以百姓為本的理念;他與明心(李依曉飾)之間一波三折的情路歷程,以及面對同門師兄吳成(朱曉漁飾)不擇手段、罔顧性命的不良醫德,種種經歷讓華佗學會了如何做一個“醫身、醫心、醫世”的蒼生大醫:為使患者免受外傷醫治的疼痛,用盡畢生精力研制“麻沸散”,開辟了中醫外科手術之先河;觀自然萬物,創立“五禽戲”成為百姓健身養生長壽的經典;醫學著作《青囊經》來自于醫學實踐,操作性強,成為留給后人的寶貴遺產。
從聲名遠揚的譙郡美女到無家可歸的盲女,李依曉飾演的明心堪稱劇中的“苦命擔當”。繼《新洛神》、《新三國》、《越光寶盒》后第四次出演三國角色,“古裝第一美女”李依曉大呼她的三國情緣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劇中,從對華佗的純情,到迷失受騙的愛情,再到失而復得的真情,多舛的命運和造化因緣,李依曉飾演的明心經歷了彷徨、倔強、絕望、孤傲、任性、寬容等等復雜多變又殘酷的心路歷程,“我并不認為命運坎坷就等于苦情,這個角色雖經歷了很多磨難,但她的堅強和不屈服更值得欽佩,稱得上姐妹們的‘好榜樣’。”李依曉如是說。
醫者仁心,是滋養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是勇于擔當、直面生死的斗爭精神,是忠于實踐、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醫之大者,蒼生為念。7月30日起湖北衛視長江劇場《蒼生大醫》每晚兩集連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