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找到最合適的藝術投資品
藝術類媒體有過這樣一個說法:“在一個‘中產’之家,客廳意大利沙發上方來自深圳大芬村的《星月夜》,主臥四柱床頭過度修片的婚紗照,都應當被取下來。”
大芬村,著名的“量販式”油畫生產基地。而現在,大芬村的量販式藝術品已不能滿足更高的投資需求。針對生活更好了的人們,藝術市場該為他們度身定做怎樣的藝術投資品?
一個可靠的數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表示,“在中國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的家庭所能‘購買’到的生活方式,相當于美國年收入4萬美元的家庭”。這是個巨大的幸福指數,對藝術品市場來說,同樣是一個巨大而豐盛的蛋糕。
這類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一定藝術品位、有一定投資訴求的“生活家”當然還算不上富人。但他們的藝術消費意識和習慣正在茁壯成長,他們的消費品質和價值觀需求正在逐步和藝術品市場的發育相互映照、妥協和促進。他們,正是藝術品市場最為堅實的忠誠力量。
他們面臨的問題往往都是極其現實的:是再添一臺改善型的轎車,還是將心儀已久的那幅油畫扛回家?他們可能夠不著那些大師級的藝術品,只能望著那些印有天文數字的拍賣會集冊咂咂嘴,但他們永遠會持續關注這些大師的動向、作品價格和市場供求,因為,他們的藝術眼光不比任何一個所謂的富翁差。
我們關注的是,如何為這一類“生活家”找到最合適的藝術投資品,說得更明確一些,就是解決在生活好起來后,家里該掛什么畫的問題。比如,著名油畫家何多苓建議:青年畫家的油畫作品具有很實在的升值潛力,而作為地產商人、作家的米瑞蓉,則偏愛投資國畫,她甚至建議入門級的投資者以“平尺收藏”的理念逐步進入。
抒情油畫大師何多苓:
青年畫家的作品潛力無限
“對于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朋友,現在他們已經有了買畫家原作的意識,這種從購買印刷品到原作的轉變,正悄然改變著藝術品市場的規模、潛力和厚度。”昨天,著名油畫家何多苓這樣描述油畫投資市場的現狀。
選購什么樣的藝術品?
推薦青年畫家的作品
“我注意到周圍一些30多歲,有一定文化品位和經濟基礎的朋友都比較喜歡油畫,我個人是比較推薦那些有升值空間的畫作,比如現在很多畫廊都在著力推介一些青年畫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其實水準是很高的,價格也不貴,幾千到上萬、幾萬元的都有,這些作品升值空間是有的。我并不建議他們盲目追捧那些大師級畫家的作品,由于作品價格太高,相對而言升值空間也有限。”
去哪里選購藝術品?
推薦去畫廊 相對“理性和公平”
在選購藝術品的形式上,何多苓堅持推薦去畫廊,在他看來,通過朋友介紹和其他一些方式總會覺得不太保險,“藝術品投資和其他品種的投資一樣是有風險的,而畫廊有一個相對比較理性、客觀和公平的交易環境。”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一些投資者手上的資金不夠雄厚,但很向往那些大師級畫家的作品。對此,何多苓昨天表示,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有一個折中的辦法:選擇那些大師畫作的有限復制品,每幅畫作上有畫家的親筆簽名,“畫家有限印刷,承諾不會有超過這個限量的作品在市場上流通,這樣的藝術品同樣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
家里該掛什么畫?
臥室可以掛比較安靜的畫
對于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家里是需要有一些藝術作品的,無論從投資角度還是實用角度,都可以收藏一些作品。何多苓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在臥室里,可以掛一些比較安靜的畫,靜物之類,感覺很寧靜,回到家后有一種祥和溫暖的感覺。在客廳,則可以掛一些尺寸比較大的風景畫,這些作品可能不是名家畫的,但它一定要有風格、格調和特點,藝術水平也要到那個層次,我想這樣的作品也會對家的整體品質有所提升。還有一些肖像畫,也是可以放在家里的,在一些功能間、書房等位置,懸掛一幅肖像作品,很能抬升主人的氣質。
現身說法
自己的畫室懸掛了多幅油畫作品。都是朋友送的或者和朋友交換的,我很喜歡這些作品。
作為油畫名家,何多苓家里自然是會掛一些藝術品的。不過由于本身的創作關系,他在自己的臥室里并沒有掛畫,就是干干凈凈的墻面,體現著一種純粹靜謐之感。而在自己的畫室,他則懸掛了多幅畫家朋友送的油畫作品。各種風格都有,他對題材也沒有什么偏好,“我的畫都是朋友送的或者和朋友交換的,我很喜歡這些作品,身邊的朋友大都是畫畫的,他們遇到自己很滿意的作品,也會送給這個圈子里的朋友,這是一種朋友間的情誼。我個人現在還沒有什么藝術品投資的感覺,我不考慮那些,因為那個是需要花很大心思和精力來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