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一詞源于拉丁語,有聚焦、義務之意。Tonnie是最早將“社群”一詞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提出來的德國社會學家?!吧缛骸币辉~從提出到現在,其涵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從社會學意義角度理解的“社群”是在一定地域內發生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實體。
經典的社群理論通常認為社群是由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構成:它有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組織起來的,進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它有人們賴以從事社會活動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它有一整套相對完備的生活服務設施;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它的居民對自己所屬的社群在感情和心理上產生了一種認同感,即“我是某一個地方的人”的觀念。各種不同的社群其建立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屬于不同社群的成員也必然有所區別。
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不只是把居住于同地區鄰居視為社群,人也把消費相同商品的其他消費者當成利益共享、同擔風險、并關心共同的利益與信息的社群伙伴,這就是消費社群的概念。消費社群是一種無形的新型社群,借由人們的消費模式及所消費的產品而被創造且保留下來。
社群的水龍頭被擰開了,經濟之水便源源不斷。
如何去喝這口水?
今天下午,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出版社主辦,《中國服飾》雜志社承辦,青島中紡億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遠東正大檢驗集團協辦的“2016中國服裝智能論壇——直擊社群經濟”,在2016年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舉辦。
中央財經大學新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智囊傳媒總裁傅強和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卞向陽,分別以《社群經濟的精準化定位》《社群經濟的產品設計與研發》為中心發表主題演講。
傅強講到,我們正進入預言家們很多年前所描繪的未來。由于新一代人的出現、知識型員工、信息流通的變化以及社會壓力的增加,組織和人的關系正發生變化,組織的結構正發生變化,組織和社會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其實,這三種變化都可以歸結為“人”的變化?!叭恕卑l生了變化,在組織中,人的角色變得越來越自由(組織和人),人一起工作的方式發生變化(組織的結構),人在組織和社會間飄離(組織和社會)。社群化組織正在重構人、組織與社會的關系。
卞向陽表示,隨著社群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個人開始構建自己的社群,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其中的代表有羅輯思維、POWFUL、伏牛堂、吳曉波公眾頻道等等,這些社群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80、90 后青年,這些社群各有各自的特征,但是總結來講,好的社群的打造需要有以下的特征: 有態度的內容、互動參與、共享互利。
“社群經濟時代品牌產品設計與研發的出發點應該是創造和滿足消費者的欲望,做基于社群文化的產品。對于一個社群來講,它所倡導的價值觀是社群的靈魂,共同的價值觀是凝聚社群成員最根本的保障。企業在產品銷售和生產中,逐步讓企業內部不同層次的生產者與相關消費者形成直接關聯,共同尋找消費和生產的文化價值,并以這種文化價值為引導,形成相關社群來提升優化產品和服務,以此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傅強也表示:“消費者不相信廣告,以工具思維對待社會化消費的營銷方式已死。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改變營銷基礎的時代;一個以技術驅動、真切而形象地以人們的實際行為習慣為營銷基石的新時代。找到品牌的潛在影響群體,與群體中的重要影響者建立信任,融入社群,與消費者共建品牌,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數字營銷,實現真正的數字營銷變革?!?
論壇現場,紅領集團總裁張蘊藍;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卞向陽;以純集團電子商務總部運營總監呂建華;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永生,4位嘉賓圍繞“社群經濟如何根據不同人群做好產品”、“社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主題,展開對話與討論。
當下,社群經濟未來一片美好,借用李開復的一句話“不要用過去的觀點看未來”,Jus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