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服裝網、中國服裝品牌研究中心主辦,華茂國際服裝產業園特別贊助支持的“足跡-中國服裝萬里行暨全國服裝產業考察活動”北上考察部分日前結束了北京的采訪考察活動。
服裝業的發展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在服裝領域上也顯現出其強悍的一面。北京市政府已經將服裝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并且提出將北京建設成為“時裝之都”的設想和總體規劃。
在京三天,中國服裝網記者采訪了北京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常青。常會長向我們介紹協會最初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老百姓穿衣難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北京的服裝行業經歷了兩個轉變,其一是逐漸從紡織向最終的成衣轉變,目前從全行業來說,服裝占有市場的60%~70%。另一個轉變是從加工制造特別是出口訂單向自主品牌的轉變,目前北京的自主品牌在服裝市場中也占有60%~70%的比例。談及服裝品牌國際化的問題,常會長表示,北京的本土品牌如李寧、愛慕已經走出國門,開始嘗試國際化的探索,但是中國品牌完全走出去還需要一段時間和努力,關鍵還要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和品牌文化。本土品牌的成長需要大師級的設計師,我們的設計師隊伍還比較年輕,還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但是常會長相信,中國有資源有土壤,有信心實現品牌國際化。
(專訪北京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常青女士(左))
說起北京的服裝商圈,大家最熟悉的怕是要數“金街”王府井了。中國服裝網足跡工作人員在企業采訪間隙,實地走訪了這個被業內稱為“日進斗金”的黃金商業區。據了解,王府井是國內最有希望與英國牛津街、美國第五大道等國際商街并駕齊驅的商業街,享譽全國的老字號、引領國內商業格局的新興面孔、名垂青史的商業模范都云集在這條街上。但目前現有商業已趨于飽和。
另外工作組還考察了素有“北京三大服裝集散地之一”之稱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大紅門市場以及西單商圈。并采訪五木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季榮忠,雪倫服飾高層管理者。
世界“時裝之都”多是在各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繁榮的首都中心城市形成,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城市,在區位、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占有強勢優勢,使其服裝產業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的要求。我們也期待首都的服裝人能把握機遇,促進產業升級,實現新的發展,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服裝大都市。
詳情請關注專題報道:http://www.efu.com.cn/topic/1271/
( 來源: 中國服裝網efu.com.cn 作者: 邵雪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