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簡川訸:“理解萬歲” 傳遞正能量
《到愛的距離》以現實中的醫院環境為背景,無論從題材立意還是內容而言都映射著醫療行業本身和現實生活的倒影。面對當下醫院、醫生與患者之間似乎越來越糾葛與難調和的矛盾,曾拍攝過《蝴蝶行動》《鋼鐵年代》等劇作的本劇導演簡川訸也在創作拍攝的同時融入了自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醫生和患者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醫生真的是很辛苦,患者也真的很茫然和無助,而在我看來,矛盾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特定環境下,雙方可能很難做到互相理解。‘理解萬歲’這樣的老話雖然比較俗,但時至今日卻仍然受用。《到愛的距離》恰恰就是站在醫患雙方的角度,去看待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為醫患雙方尋求相互理解的契機。”同時,簡導表示該劇最大的特質和任務是“傳遞正能量”:“這種傳遞不是說教式的,而是蘊含在劇中的一件件案例、事件和人物身上,并通過這些載體生動的體現和生發出來。”
朱朱:首任編劇 力求讓觀眾了解更多
《到愛的距離》改編自同名網絡人氣小說,也是小說原作者朱朱首次擔綱編劇一職。作為畢業于北大醫學部并曾有多年臨床經驗,現就職美國醫療系統科研與評估中心的專業人員,在為劇本提供了同類作品無法比及的專業保障的同時,朱朱也在劇本中貫穿了更多個人經歷而來的感悟。在朱朱看來,雖然醫患矛盾日益激烈,但只有真實地反映了矛盾,讓觀眾能夠從劇中人物身上帶入或有所感觸,才有可能真正的去達到了解。“譬如劇中的唐萍一家,雖然唐老夫婦的各種無理取鬧實在讓人憤怒,但我在創作時也詳細地交代了他們如此‘無理取鬧’的原因。作為患者,他們并不了解醫療過程,對于一對沒有文化的老夫婦而言,自己的兒子被切除了脾臟,他們怒火中燒也是有情可原,這點可能很多觀眾都會感同身受。而當觀眾把劇中的現實跟自身所處世界中的現實產生聯系,同時看到廖老師,李睿,凌遠等醫者的掙扎、探索后,才會對劇中和現實中的醫者產生認同,我相信我們的電視劇呈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