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去向
告別外灘3號的阿瑪尼,保留了在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的店面。
根據戴德梁行的報告顯示,上海2013年第一季度的高端商鋪平均租金達到59.8元/平方米/天,南京西路以每天每平米85元高居榜首。洪淑慧透露,外灘同等店面的租金約為每天每平米40至50元,盡管這樣,高端品牌入駐的興趣已經減退。
眼下情況今非昔比。“外灘業主對于租金和品牌的要求都比較高,真正消費得起并能夠欣賞這個地段的客群又不一定會選外灘,因為現在上海的選擇太多了。”洪淑慧說。
“梅泰恒”三大高端商場開業后,形成了上海最大的奢侈品牌商圈,吸引了眾多國際集團落戶,包括法國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瑞士的歷峰集團(Richemond)以及法國春天百貨集團(Pinault-Printemps-Redoute)。截至2012年底,南京路沿線國際知名品牌935個,靜安南京路沿線有95個一線品牌入駐。
云集了眾多大牌的恒隆也是奢侈品的新寵。吸引愛馬仕(Hermes)、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卡地亞(Cartier)等眾多品牌在此扎堆開店。奢侈品選址看重集群效應,特別是新品牌渴望與知名品牌比鄰而居,從而擴大自己的知名度。
百達翡麗將店面搬到距離外灘不遠處的外灘源33號。“外灘源”取意外灘的源頭,相較于外灘黃金地段1500米,無論是交通還是商業開發成熟度都更勝一籌,在設計上既有圓明園路的商業步行街,也有益豐外灘源這樣的高端商場,適合消費者逛街購物的需求。
同樣擁有老建筑的外灘源在近一兩年間迅速崛起,吸引了一批頂級高端品牌入住。寶緹嘉(Bottega Veneta)將中國旗艦店開設于此,古馳(Gucci)男裝定制概念店以及瓦倫蒂諾(Valentino)上海旗艦店都選址在此。外灘源推出“會所概念”提供預約導購和私人形象顧問等定制化服務,也迎合了奢侈品商家的心意。在上海這樣奢侈品市場已出現飽和跡象的城市,品牌方也渴望探索新的零售模式。
“外灘某號”失寵也是奢侈品在華經營現狀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各大奢侈品牌在華業績放緩。根據貝恩公司的統計,2012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總額為1150億元人民幣,增速為7%,2011年這個數字為30%。歷峰集團去年的銷售增長率為9%,低于14%的歷史平均水平。
意大利奢侈品協會會長阿曼多·布朗齊尼(Armando Branchini)認為,中國消費者在國外的旅游購物和奢侈品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擠壓了中國奢侈品零售業的份額。
銷售業績的下滑帶來的是奢侈品牌的緊縮計劃。一些品牌紛紛宣稱2013年將放緩在中國的開新店計劃,古馳(Gucci)表示今年不會在新城市開設門店,而愛馬仕(Hermes)今年僅開一家新店。
但國際頂級品牌在中國的擴張腳步不會停止。從1991年在北京開了范思哲(Versace)等5家店后,阿曼多把在中國的零售店擴展到了640家,按計劃到明年還會增加100家。幾年前,奢侈品行業流行一句話是:把新興奢侈品放到老市場,老的奢侈品放到新市場。“但是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這些新老品牌都想展現自己最新的一面。”阿曼多說。
許多奢侈品牌前期在中國擴張的速度過快,尤其是一線城市已趨于飽和。洪淑慧說:“目前大牌的選址咨詢已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品牌進上海就是爭奪南京西路的某個大店,目標非常明確。”
麥振杰在過去的兩周里走訪了中國15個二三線城市。他說:“商機孕育在這些生機勃勃的新市場里。”
奢侈品牌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不斷挑選著新的城市,也調整著同一個城市的最佳地址。外灘作為中國消費者最早接觸奢侈品牌的窗口,正在卸下這一歷史角色。
從1982年第一次來中國,阿曼多到中國的次數已超過90次。“這個市場變化巨大。”阿曼多·布朗齊尼對《環球企業家》說:“30多年來,我看到了四五個不同的中國。”
( 來源:環球企業家 作者: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