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國內的黃金旅游假期,踏出國門的消費者都是眾多國外商家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在奢侈品消費領域,作為一個新興大國,我國在奢侈品消費方面持續強勁。
據相關機構發布數據顯示,過去的2011年,我國民眾的奢侈品消費總額或超2700億元,已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的奢侈品消費國,但本土品牌奢侈品卻幾乎還是空白。在國際奢侈品品牌未形成壟斷之前,培育本土奢侈品品牌已經迫在眉睫。
強勁購買力吸引巨頭搶灘
近年來,紛紛踏出國門看世界的國內民眾開始成為國外商家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在國內的黃金旅游假期的奢侈品消費領域。
據國際知名戰略咨詢公司貝恩公司合伙人布魯諾·蘭納表示,近兩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一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增長,初步評估,2011年中國民眾的奢侈品消費總額或超2700億元,年度總體增幅預計在25%-30%之間。而世界奢侈品協會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消費占據全球份額的28%,已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
與我國民眾的奢侈品消費一片長紅相比,傳統消費大國開始消沉。最新資料顯示,全球經濟疲軟與富豪資產縮水,奢侈品行業進入新的低谷期。據悉,今年各大奢侈品集團財報都顯示銷售額增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緩,與2011年相比,同期減少了10%左右。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LVMH集團2006年亞太地區(除日本)銷售額占其集團總額比重為17%,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為27%,PPR集團、Richemont集團從2006年至2011年占比幅度都有兩位數的增長。
強勁的購買對于國際奢侈品巨頭來說,無疑充滿了無限的誘惑。在日前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分析稱,國際大牌東移戰略已經逐漸顯現。
有著近10年奢侈品經營歷史的北京新天地購物廣場某奢侈品銷售商劉潔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目前國際奢侈品市場的還在持續低迷,這對于很多奢侈品牌來說,崛起的中國將有可能成為“救市”的福地。
對此說法,奢侈品品牌研究人士劉琦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贊同劉潔的觀點:“隨著中國的購買力不斷地增強,我國在這幾年里已經成為奢侈品份額最大的市場。這樣的增速顯然很誘人。”
本土品牌運作模式還需學習
強勁的購買力加上對奢侈品的各種需求推動了較高的市場增速,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雖然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奢侈品消費大國,但在國際上叫得響的本土奢侈品品牌卻幾乎沒有。
“雖然市場越來越大,但我國的奢侈品品牌卻寥寥無幾。”劉潔告訴記者,據她了解,如今很多海外頂級大牌都由中國工廠代工,這從側面說明中國制造的技術水平本身并不差。“我們確實沒有可以數得著的奢侈品牌,這是個現實的問題。”
事實上,近幾年來,我國也有一批奢侈品品牌出現。如上下、法藍瓷、昭儀珠寶、麒麟、上海灘等一些中國奢侈品品牌,并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雖然有一些奢侈品牌,但另一個尷尬卻是中國人自己對‘中國制造’的奢侈品都是懷疑的。”劉琦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國內民眾的消費心理問題。
在國貿的新光天地購物賣場,某國際奢侈品牌經銷商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國內的消費者其實是不太認可本土的奢侈品牌,確實是心理上的原因,但企業自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比如品牌運作模式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變。多年來,“中國制造”一直給世界留下了太深的“廉價”印象。
劉琦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國際大牌的奢侈品市場將東移,中國將是主戰場,在國際奢侈品牌未形成壟斷之前,培育本土奢侈品牌已經迫在眉睫。
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則認為,消費者明顯提升了對中國未來奢侈品牌前景的信心,但中國本土奢侈品牌仍然任重道遠。
( 中國產經新聞報 記者/張世祥 程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