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急速發展的美容行業亂象迭出,食品藥品案件時有發生。據北京市公安局環食藥旅總隊食藥支隊透露,自2017年1月成立至今,一年來,他們共抓獲涉及食藥類的刑事犯罪嫌疑人400余名。
春節臨近,將迎來又一波美容高峰。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辨別真偽,捍衛自我權益?《健康與美容》雜志社為此專訪了北京市公安局環食藥旅總隊食藥支隊支隊長紀輝。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少人通過互聯網代購的方式購買國外的美容產品。殊不知,這其中存在不少雷區。
紀輝介紹說,從近年來公安機關在美容、微整形機構查獲的藥品來看,大多數是一些走私的海外代購藥品,它們沒有經過國家食藥監部門批準,無中文標識和中文說明書。這些藥品按照中國法律是以假藥論處的,這些藥品對國內消費者毫無安全保障。另外,還有一些是假冒藥品,也就是純假藥。
為此,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與市食藥監局在全市開展了打擊網上銷售偽劣食品藥品的“凈網”專項行動。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打擊食藥犯罪的需要,食藥支隊加強網絡專業知識學習,并與食藥監部門及知名電商企業協同合作,加強機制建設,暢通行刑銜接的渠道?!坝行д饝亓瞬环ǚ肿印?。
擦亮眼睛:美容領域案件常見有四類
就近段時間辦理的涉及美容領域的案件,紀輝歸納,美容行業主要存在以下4類違規、違法現象:
一是沒有醫療資質的生活美容機構從事醫療美容服務項目,這一問題比較普遍;
二是有醫療資質的美容院超出經營范圍,缺少行政部門頒發的一些相關行政許可證;
三是不具備醫師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違法從事醫療美容。醫療美容對人體采用的是侵入性治療,必須是由持有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或美容醫師資格證書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但一些沒有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為了掙錢,冒險為消費者提供這些服務。
四是一些美容機構或個人使用有問題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例如涉及到海外代購或走私的藥品、器械,還有一些屬于純假藥,假冒國內知名品牌的藥品。
紀輝提醒廣大美容消費者,在選擇美容機構時,一定要選擇有正規資質的場所,出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捍衛美麗:多方協同助力美容業發展
業內專家分析,行業監管不力、經營機構缺乏自律,以及消費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這些是美容行業亂象頻現的幾大主因。
“為還北京市人民一片藍天、保護人民食藥安全和維護旅游秩序,2017年1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成立環食藥旅安保總隊,其下設環境、食品藥品、旅游和機動4個支隊。”紀輝介紹說,食品藥品支隊的主要職責是負責食品藥品領域違法犯罪案件的偵辦審查,參與配合行政部門的執政執法,為行政執法提供執法保障。
紀輝透露,食藥支隊成立一年來,與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共同制定方案,加強對非法行醫、問題美容等案件的打擊偵辦,開展了“凈網”、“清窩”等專項整治行動,共抓獲涉及食品藥品和美容化妝品類的刑事犯罪嫌疑人400余人。
針對美容領域案件發案規律,紀輝認為,這不僅損傷合法企業、消費者利益,同時更大大影響了整個行業形象。所以他呼吁,一個行業應該有其規范的行業自律標準。在美業健康領域,需三方配齊,有食藥監、衛計委等行政部門的行業監管,有公安食藥警察的專業打擊力量,有行業的技術規范標準,做到企業自治,社會共治,那么這個行業才會越來越規范,也才會成為老百姓放心的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