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八號》,1999年作,油彩畫布(局部)
「畫,不在于談論、不在于分析,只在感受?!?—— 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
蘇富比S|2畫廊將于9月14日至24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呈獻著名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的油彩及紙本作品,聚焦其小丑、靜物、動物及休閑場景等代表性主題,橫跨布菲每個重要的創作階段。本展更適逢多個國際博物館展覽開幕,包括兩個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布菲回顧展,而藝術家的全新傳記亦于本年初發布。
貝爾納·布菲可能是二十世紀最著名并具爭議性的藝術家之一,從最初嶄露頭角起,一直形象多變,有說他一夜致富,亦曾被視為流行偶像,時而反對傳統,時而隱居遁世。他的藝術同樣包羅萬象,既大膽挑戰,亦迎合世俗;有禁忌避諱,更變革創新。他的創作成就一時引人嘲諷,又一再備受稱頌。 然而,不論布菲的藝術是神圣還是冒瀆,當中激起的強烈回響實令人無法忘懷。
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副主席Scott Niichel說:「近年,布菲的作品市場價值持續穩定增長,引起全球私人收藏家的關注。美國、法國、英國及日本等地向來推崇布菲作品,紛紛重燃興趣,而其畫作更開始廣受美洲、歐洲及亞洲等國家,尤其中國市場的青睞。今夏,布菲的作品拍賣紀錄再被打破,為其頂尖作品市場奠下全新里程碑,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亦因而釋出不少久未面市的布菲杰作。」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甄茵表示:「我們很高興能于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首次呈獻布菲一系列創作,包括靜物畫、具象繪畫和風景畫作,橫跨藝術家豐富漫長的藝術生涯。布菲一向被譽為法國戰后最偉大、創作最富饒的具象藝術家之一,觀眾將有機會藉這次展覽體會個中原因?!?
關于貝爾納·布菲(1928年-1999年)
1928年,貝爾納·布菲生于法國首都巴黎,既是當時世界先鋒藝術中心,也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后急劇轉變的城市。享譽盛名的布菲破格創新,風格詭秘迷人。他相信繪畫是「惡習,不是賞心樂事」,其作品所融入的視覺符號正正突顯此躁動不安的戰后覺悟。
布菲早于18歲便于法國Galerie des Beaux-Arts美術館展出其首幅畫作,一舉成名,翌年其作品更在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展覽。其標志性的具象畫廣受公眾追捧,而他與商賈兼資助人皮耶 · 貝爾杰(Pierre Bergé)關系密切,更讓他受到各方崇拜愛戴。在眾人眼中,布菲將會如同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一樣大放異彩。
布菲對繪畫充滿熱情,亦對藝術市場瞭若指掌,這促使他開設兩間工作室,分別用作繪畫尺幅龐大的參展作品;以及尺幅較小、以其最聞名主題為藍本的裝飾畫,針對當時中產階級家居而設。同期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對布菲快速有序的創作手法深表贊賞,更稱他為「最后一位畫家」。然而,布菲在隨后數十年備受社會的揶揄嘲諷,包括其后演變成對手的畢加索,令其巔峰藝術生涯驟然下滑。社會大眾對布菲的負面評價不斷,指他因過度商業化及大量創作而背離初衷,令布菲在法國聲名狼藉。但與此同時,他的作品卻在日本廣受歡迎,東京更于1973年興建以他為名的博物館。
1990年代,布菲被診斷患上柏金遜癥而無法繼續創作,也意味著其藝術生涯之陷落。布菲的妻子、其創作靈感泉源安娜貝爾(Annabel Schwob de Lure)曾說:「對貝爾納來說,繪畫是唯一的語言?!?999年,布菲完成及展出生前最后一系列創作后(當中一幅作品將于是次展售會展出),便于同年10月4日自殺結束生命。
展覽精選
《死亡八號》,1999年作,油彩畫布(197.5 x 114.3公分)
《艾菲爾鐵塔》,1988年作,油彩畫布(195 x 114公分)
《貓頭鷹》,1963年作,油彩畫布(130.2 x 81.3公分)
《紅色公雞》,1959年作,油彩畫布(115.9 x 88.9公分)
展覽詳情
開放日期及時間:
2016年9月14日至24日
星期一至五:早上10時至下午6 時
星期六:早上11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五樓
查詢:(852) 2822 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