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鐘表市場的成長趨緩,許多品牌也相對以比較保守的心態來經營自己的研發創造和生產營銷。 因此,瑞士每年的兩場主要表展上,能讓與會者驚呼連連的巨作開始變得鳳毛麟角,而一些過去幾年大張旗鼓的新進角色也漸息了鑼鼓。 依筆者看來,Cartier 卡地亞倒是當中少見的異數,甚至可稱是表界的中流砥柱:從高級制表、正裝腕表,到珠寶腕表、工藝腕表,近年來每年都有數量豐富的款式發表;在創意、質量上更有極亮眼表現。
Carier 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所搭載的9622MC手動上鏈機芯
為了加強在專業制表領域的影響力,卡地亞從推出Fine Watchmaking系列以來,便加倍專注在機芯工藝上。 不過,同時具備高級珠寶商身分的卡地亞與傳統專業鐘表品牌最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對于高級制表的詮釋,并不局限在復雜功能中的機械結構,同時也研究如何將這些復雜功能以最有風格與美感的方式呈現,要使每一款所推出的腕表作品不僅具備令人激賞的機能性,也同時展現出卡地亞獨特的美學風格。 而兼重工藝技術與美學涵養的鏤空表,顯然正是卡地亞近年來重點發展的項目。
天體運轉式陀飛輪鏤空腕表搭載的9461MC 手動上鏈機芯
去年,卡地亞在高級制表系列發表了Tank Skeleton和Tank Louis Cartier Skeleton兩款鏤空腕表,以鏤空藝術詮釋傳奇的「坦克」腕表,美學和工藝成就技驚四座。 今年,卡地亞再接再厲展現鏤空絕技,不僅推出AstroTourbillon 的Skeleton鏤空版,連全新推出、集結萬年歷、陀飛輪、三問報時等三大頂級復雜功能于一身,也是史上最復雜的卡地亞腕表—Rotonde de Cartier大型復雜功能腕表也以鏤空表的形式呈現,機芯厚度更僅有——5.49毫米,直入超薄鏤空的非凡境界。
參透至尊復雜工藝
Rotonde de Cartier 大型復雜功能腕表
一只上乘的鏤空表在鏤空主板和夾板時,必須要剔除最大程度的多余部分,顯示出空靈的感覺;當然也得考慮機芯的整體美感,又不能削弱夾板支撐、固定零件的能力,對工藝技術和美學涵養的雙重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時至今日,僅有少數頂級品牌精通制作鏤空表的技術,也讓精湛的鏤空腕表,特別是兼具復雜功能的鏤空表成為罕有的鐘表工藝作品。
Rotonde de Cartier大型復雜功能腕表,950 鉑金表殼
Rotonde de Cartier大型復雜功能腕表如果要以嚴格的標準來看這只卡地亞史上最復雜的腕表,機芯僅部分而未完全鏤空的它,其實不完全符合「鏤空表」的定義,所以品牌也并未加上Skeleton來為這只Grande Complication腕表命名。 然而,這完全無損于它的技術成就,畢竟這樣一枚結合了萬年歷、飛行陀飛輪和三問報時等三大復雜功能于一身的機芯厚度竟然僅有5.49毫米,更何況它還是枚自動上鏈機芯呢。 有多薄? 積家去年發表的Hybris Mechanica 11 超薄陀飛輪三問表,機芯厚8.09毫米,而江詩丹頓搭載萬年歷、陀飛輪、三問功能的Patrimony Traditionnelle Caliber 2755,機芯厚7.9毫米。
搭載的9406MC自動上鏈機芯,厚度僅有5.49毫米
卡地亞的用心不僅于此,三問報時的啟動以按鈕啟動取代推桿,避免動力不完全就啟動的弊病,音質表現更是不俗。 此外,這枚機芯通過日內瓦印記認證,透過透視設計的面盤以及透明底蓋,機芯的復雜結構和完美修飾盡收眼底。 展現品牌在復雜機械領域的雄厚實力。
AstroTourbillon Skeleton 鏤空腕表
卡地亞在2010年首度推出天體運轉式陀飛輪鏤空腕表,由于當時采用了封閉設計,為這個機制披上一層神秘面紗,而今年品牌推出了鏤空的版本,終于使這個神秘機制公諸于世。 卡地亞巧妙地將所搭載的9461MC機芯的結構向中央收攏,僅以XII與VI兩個羅馬數字時標作為機芯的支架,留下大面積的透明空間,營造出陀飛輪在無垠的宇宙中運轉的壯闊絕景。
天體運轉式陀飛輪鏤空腕表,18K白金表殼
透視百年傳世經典
據傳,第一只鏤空表出現于1760年,制表大師Andre-Charles Caron將主板、橋板和齒輪等微細零件鏤空,不但成功向世人揭開了腕表內部構造的神秘面紗,也為鐘表歷史寫下了新的一頁。 上乘的鏤空表,鏤空后的每個零件都須經過細心的打磨、倒角、裝飾和雕花,以展現無與倫比的流線姿態和華麗繁復的圖騰美學。
卡地亞的Crash Skeleton鏤空腕表和Tank Louis Cartier Skeleton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分別以和外型相呼應的鏤空機芯,以及獨特的藍寶石機板展現絕妙美感,堪稱一絕。
Crash Skeleton鏤空腕表
Crash Skeleton鏤空腕表卡地亞在1967年所推出的Crash腕表,夸張而奇想的風格讓它成為上世紀表界不朽的經典表款。 卡地亞今年以「鏤空」概念重新詮釋此一傳奇,挑戰Crash扭曲的表殼造型。 為此,制表師特別將表殼的不規則造型延伸到機芯設計,以貌似被「撞擊」的態勢仔細安排9618 MC機芯零件的結構布局,包括輪系與橋板的走向都特別規劃,使機芯構形與Crash的經典不規則輪廓完全契合。 而完全鏤空的機芯機板特別雕鏤成夸張而扭曲的羅馬數字時標,直接作為腕表的面盤,既展現獨特美感,有呼應了Crash的主題。
Crash鏤空腕表,950 鉑金表殼
9618MC 手動上鏈機芯
Tank Louis Cartier Skeleton 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
1917年正式問世的卡地亞Tank腕表誕生在一個慶祝速度和耐力、大膽與精確、美麗與嚴密相結合的年代。 Tank表讓佩戴的人隨身展現一種能反映出這個時代記憶的表征:一個不論經濟、文化與美學都以時間為中心的時代。 在近百年的生涯里,Tank絲毫不減其光采動人,幾乎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有過重大的修改;卻也不斷因應不同時代的各種風貌,既堅守于幾何美學觀念的基本元素,也持續研發設計而發展出種類繁多、各具不同性格的表款。 而卡地亞去年發表的Tank Louis Cartier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一上市就大受歡迎,顯然Tank腕表的優雅美學風范與獨具特色的鏤空機芯的確仿佛天作之合。 今年再推出玫瑰金版本,賦予腕表溫潤高貴的風貌。
Tank Louis Cartier 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
Tank Louis Cartier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所搭載的9616 MC,以及玫瑰金版本的9622 MC型鏤空機芯,極具創意地將機芯主夾板部分地使用藍寶石水晶制作,比一般鏤空表更加清澈透明,開創了鐘表設計全新視野。 卡地亞已為此獨具匠心的設計,注冊了專利。 再論其功能,9616 MC以及9622MC型機芯由緊緊相連的金屬圈構成,仿佛處于懸浮狀態,襯托機芯的精制之美。 圓形表橋架構金屬圈,盡顯Tank Louis Cartier藍寶石水晶鏤空腕表的和諧之美。
9622MC手動上鏈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