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在上海停留短暫,回去后《紐約時報》登載了她拍攝的一些上海街頭女性的照片。在她看來,這是個郁郁蔥蔥的綠色都市,殖民風格建筑和摩登大廈相互融合,氣氛微妙。
她在外灘M on the Bund吃午餐,“開闊的視野可以看到大半個上海,是一次很愉快的經驗。”“我在羅馬燦爛陽光里長大,這城市充滿了明亮的顏色和光線,鼓舞人心,真讓我歡喜。如果不在此生活,我也許會在墨西哥選個白沙灘?!?
有人稱Frida Giannini為“女騎士”,因為她統領著強盛的Gucci帝國,與各種號稱“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男設計師戰斗,討好苛刻的消費者。但她說,她更像一個“幸存者”(Survivor)。5年前,她看起來像一位富足的意大利主婦。如今,你看看她。
現年37歲的FridaGiannini上月駕臨上海。一頭金發,大黑墨鏡,瘦,超高跟鞋,站在南京西路像個女蜘蛛俠,比起那些傳統印象中熱愛花哨緊窄造型的意大利時髦女性,更像是漫步在第五大道上講究實際的紐約客。
“作為Gucci女人,雖然要保持勇敢和堅強,但咄咄逼人卻稱不上是多么良好的品質,女人不能夠總是拿太強硬的一面示人。”她這樣形容她的設計,也好像在說自己。
1972年,Frida出生在羅馬,父親是著名建筑師,母親是藝術史教授。從小Frida的課余活動就是呆在父親的工作室里畫衣服鞋子,而母親則溫柔地陪伴在旁,“我母親從經營時裝店的外婆那里繼承了很好的品位,我打心眼兒里覺得她真美。”
讀大學時,Frida選擇了去羅馬時裝學院修讀時裝設計,畢業后進入一家小規模時裝公司,工作幾年后被Fendi挖走。2002年,她走進 Gucci總設計師TomFord的辦公室應聘配飾設計師,幾分鐘后TomFord雇傭了她,并且說,“我的美國女性朋友們都背著Fendi的手袋,”他停頓了一下,看著她,“這可不好?!?
事實證明TomFord看人眼光準確,在Frida加入Gucci配飾部門一個季度之后,皮具和鞋的銷售都大為增長。這種佳績保持了數年。鑒于她的出色表現,當TomFord宣布離開Gucci后的一年間,她被推到幕前,擔任女裝設計總監,次年掌管男裝,正式統一大業,繼任TomFord創意總監之職。
當時人們看待Frida的目光就如同看待那些經典重拍劇一樣,包含著憐憫、同情和極度懷疑。但身上流淌著羅馬人血液的Frida卻認為,現代女性已經扮演了整整10年由TomFord樹立的尤物形象,是時候重新認知自我,改變自我。
在2006年春夏處女秀上,她徹底地打破了十年以來TomFord時代單一色系的深沉性感招牌,取而代之的是輕快活潑,氣質明朗。當然,并非所有人認同,TomFord的繼任者壓力巨大,個中甘苦只有自知。
如今Frida已經在時尚界站穩腳跟,她所倡導“服裝不是只有女明星和派對女王準備,更多是為了幫助女性反映真實自信”的觀點成為某種標桿旗幟,在女性愈發強勢獨立的時代里牢固樹立著?,F在Frida的父母再也不會認為時裝設計是件不牢靠的事,他們經常結伴出現在T臺前排座位,觀賞他們惟一孩子的杰作,激動得熱淚盈眶。
問:作為一個女設計師,在你心中究竟什么是性感?
答:“性感”的表達應該不太明顯。通常它很容易被理解為大面積裸露皮膚,但在我看來,一切都應張弛有度,最好全身只有一個重點部分暴露。我喜歡展露腿部線條,無論是穿短裙或緊窄裹腿的褲子,與此同時,必須確保上半身是有所掩蓋的。
問: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是什么?在你看來,怎樣才算是具有完美生活的現代女性?
答:“幸存者”。我是那種勇于面對生活挑戰的人,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從不會感覺崩潰。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名“女騎士”。至于“完美生活”,我不認為會有這種好事情發生,你只能嘗試把事情做到最好,以及向你想要的目標盡量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