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刷牙,口腔清潔才能和牙菌斑說再見:
如果不是聽從牙醫的指導和建議,筆者也從未會想過小小的口腔疾病竟然能引發如此多的病發癥,看似跟口腔毫無瓜葛的疾病,竟然跟口腔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牙齒上究竟是什么東西在作怪,引發牙齒的疾病呢?答案是:牙菌斑
我們向李主任咨詢了關于牙齒健康的問題
牙菌斑,對于專業的齒科醫師來說都不會陌生。牙菌斑是牢固地黏附在牙齒表面、以黏性基質為基礎的細菌性薄膜。牙菌斑內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直接刺激牙齦(俗稱牙床),使牙根發炎形成牙齦炎。
菌斑被清除幾小時后又會很快出現,如果不刷牙,食物碎屑等長期積存在牙齒上,慢慢就會形成厚厚的、粗糙的、可見的軟垢,時間長之后與唾液中的礦物質結合,鈣化變硬形成牙石,牙石表面易黏著菌斑,且又不容易清除,從而引起牙齦發炎。因此,我們每天要有效地清除牙菌斑才能有效地控制齲病和牙周疾病,維護口腔健康。
巴氏刷牙法最科學,合理掌握保護牙齒健康:
還記得當年非典,禽流感盛行的時候,老師為了讓我們更衛生,給我們講解了六部洗手的方法,不知道刷牙是否也有同樣的科學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李主任表示目前世界公認的最科學的刷牙方法是巴氏刷牙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我們的記者在悉心聽牙醫的指導如何科學刷牙
1.正確握法,拇指前伸比"贊"的手勢。
2.將牙刷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刷上顎牙齒時刷毛朝上如圖示(刷上排牙齒時刷毛朝上,涵蓋一點牙齦,牙刷作水平短距離的運動。) (刷下排牙齒時刷毛朝下,依同樣的要領刷。)
3.刷毛與牙齒呈45-60度角,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使刷毛略呈圓弧,刷毛的側邊也與牙齒有相當大的接觸。 (牙刷與牙齒呈45~60度角,并輕壓向牙齒,使刷毛的側邊也與牙齒接觸,但刷毛不可被牙齒分岔。)
科學刷牙時最好的預防
4.牙刷定位后,開始作短距離的水平運動,兩顆、三顆牙前后來回約刷十次。
5.刷牙時張大嘴,看到上排右邊最后一顆牙。然后由右后方頰側開始,刷到左邊;然后左邊咬合面、左邊舌側再回到右邊舌側,然后右邊咬合面。如此循序的刷便不會有遺漏。(刷牙的順序有一口訣:右邊開始,右邊結束。)
6.刷咬合面時,也是兩顆兩顆牙,來回地刷。
7.上顎后牙的舌側是較不易刷的地方,刷毛仍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柄要貼近大門牙。
刷右邊舌側時刷柄自然會朝向左邊,此時我們建議用左手刷右邊的后牙舌側,就順手多了。
8.此外,刷后牙的頰側用同側手,即刷右邊頰側用右手。左邊頰側用左手。同時刷柄可將臉頰撐開,以利視線。)
9.刷完上面的牙齒,再用同樣的原則與方法,刷下面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