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中國女性在封建歷史當中一直處于附庸地位,飽嘗心酸。而如今,雖然當下中國并未完全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但幾乎在所有行業中,我們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躍的身影。而在公益慈善領域中,女性亦是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6年3月4日,在深圳舉辦的“女性引領慈善”名師講堂中, TCL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華萌基金創始人、亞洲女性發展協會創會會長魏雪作為對話嘉賓,和深圳市婦聯主席馬宏、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朱健剛、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禮來家族慈善學院婦女慈善研究中心主任Debra Mesch等專業人士共同參與了女性與公益話題的討論。她尤其強調了女性在公益慈善這一領域不可或缺的意義,并在對話中分享了她關于女性如何引領慈善的經驗。
女性,公益慈善領域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黃仁偉研究員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越來越龐大的NGO群體中,女性占據了大多數;而據2010年《中國女性慈善發展報告》顯示,在中國志愿者總量中女性志愿者占到80%以上,比例相當可觀。這些數據無一不顯示著女性在公益慈善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女性對于慈善的貢獻不僅于此。在公益慈善中,女性更扮演著一個傳承的角色。魏雪認為,女性天然的角色是母親,母親無疑是推動搖籃的手,更是推動世界的手,通過影響家庭和下一代帶來社會的改變。魏雪的母親便是對她慈善啟蒙的導師。“無論處在什么樣艱難的環境當中,你都要一顆慈善的高貴的心。”彼時母親語重心長的叮嚀和不斷講述的父輩們的慈善故事,讓慈善的種子在魏雪的心中扎根成長。
因此,無論是親身參與到解決社會問題的行動當中,還是啟蒙教育下一代的公益慈善之心,女性在世界公益慈善里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構建慈善文化,促進女性引領慈善
雖然女性已成為公益慈善領域的中堅力量,但受社會文化及教育等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少女性在慈善事業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信心的缺乏。論壇中對話嘉賓就如何促進女性引領慈善、構建女性引領慈善的信心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魏雪表示,大環境的教育普及和文化推廣對提升女性引領慈善的信心尤為重要。她認為中國首個國際公益學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的成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僅能夠幫助更多慈善從業者提高思想覺悟和專業性,更吸引了更多的目光關注到慈善事業上。除了慈善學習機構的普及,媒體對慈善關注度的提高也有利于慈善文化的形成,這是魏雪多年公關咨詢行業經歷所帶來的觸角。“媒體的作用絕非僅限于面對天災人禍或其他重大事件時做一個報道,它更應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給予社會和廣大民眾積極的導向。”魏雪在發言中提出。以魏雪自身的公益項目為例,她將重視傳播的理念注入到所領導的燭光獎和華萌基金項目中,通過媒體的力量展示出女性從事慈善的魅力與成功,希望能夠激發更多的女性投身慈善的信心。
除推動社會大環境輿論的建立以外,魏雪認為女性也應從自身出發,結合自身興趣和專長,找準慈善領域精耕細作,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提升專業性,從而構建信心。
對魏雪而言,慈善無疑是人生追求和理想,她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國女性以溫柔慈愛的力量和專業化的水準踐行慈善、傳承慈善,實現自身價值、承擔社會責任,共同引領中國慈善事業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