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豪飲到細品,從奢華到大眾——中國葡萄酒消費蛻變
“以前總覺得喝酒就講究個爽快,可那樣喝紅酒太糟蹋東西了。”曾經酷愛“拼酒”的河北人李東云告訴筆者,他現在喜歡上了小口喝葡萄酒,“就像很多人學喝茶一樣,喝多了就能慢慢品出味道來了。”
如今,“葡萄酒品鑒大會”、“品酒師技能大賽”等活動在上海、廣州、廈門等地頻繁出現。曾經,淺酌一口葡萄酒就能準確說出產區、年份的橋段,只出現在外國電影或小說中,如今,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1. 廉政風,吹倒官場葡萄酒瓶
數據顯示,中國人喝葡萄酒的量在變少。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1至6月釀酒行業產品產量情況”,今年上半年葡萄酒產量50.85萬千升,同比負增長3.92%。事實上,下滑從去年就已開始,國際知名葡萄酒及烈酒展會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稱,中國葡萄酒市場在經歷了持續10年高達25%的年均增長后,在2013年消費量出現下滑。
影響葡萄酒銷量的,除了人們對待葡萄酒的態度從“拼酒”到“品酒”,還有八項規定。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和作風建設的巨大決心以及出臺的一系列禁令,都讓葡萄酒在“官場”沒了“市場”。
西澳葡萄酒產業協會CEO拉里·約根森表示,上個財年對華出口葡萄酒數量的銳減,主要是因為中國反腐政策的推行。
圣皮爾精品酒業有限公司新任CEO約翰·華金聲認為,正常的葡萄酒市場應該呈金字塔結構,高檔葡萄酒位于金字塔頂端,但過去中國市場卻呈現倒金字塔形結構,許多高檔酒都被用于公款消費。他認為,這種公款消費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2. 看未來,平民消費成主流
當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動輒上萬元一瓶的高檔葡萄酒褪去了消費熱潮,而大眾可承受的中端葡萄酒更受青睞。筆者在酒美網、酒仙網、1號店、京東等國內電商平臺的銷量紀錄中看到,價格在100至400元的中端進口葡萄酒購買量最大,成為了消費主流。
華金聲認為,人們不再消費5000元一瓶的葡萄酒了,但愛酒人士依然可以花費1000到1500元來購買一瓶優質的好酒。
隨著愛酒、懂酒之人逐漸增多,葡萄酒“品酒師”這一新興行業也在國內悄然興起。
英國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品酒師培訓課程。近幾年該基金會在中國的培訓點數量大幅增長,在短短幾年間上升到了53所,超過其全球總培訓機構數的10%。基金會CEO伊恩·哈里斯認為,雖然中國市場起步晚,但毫無疑問是后起之秀,相信再過3到5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及行業的成熟度達將到一個新的階段,并趨于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