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傳奇》火了,一時間可謂萬人空巷。即便有關部門的“剪刀手”,也擋不住“武媚娘”的“來勢洶洶”。收視率爆表,網友熱議,移動端各種武媚娘游戲都好不熱鬧。想以此造勢營銷的商家更是不在少數。
借“熱門電視劇”營銷歷來是把雙刃劍,如若對接巧妙,品牌與電視劇可一同走進觀眾心中。但如果過于牽強,會被網友吐槽成渣。比如當下各種植入廣告泛濫,也是讓網友醉了。最近某熱門電視劇中“劇中的國際知名巨星坐上某國產低檔汽車揚長而去”,這樣的畫面不僅網友不買單,品牌商投了錢也很受傷。
相反在《武媚娘傳奇》即將迎來大結局時,“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系列營銷廣告火爆網絡。不僅讓電視劇嫁接品牌“毫無違和”走進觀眾心中,而且還將品牌優勢借助劇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唯品會“把廣告當成電視劇拍”的模式,可謂提供了教材式范例,或可開創業界營銷新模式。
廣告當電視劇來拍 三大門檻
龐大的演員陣容,精美的畫面構圖,跌宕的劇情節奏,《武媚娘傳奇》幾乎滿足了觀眾對一部電視劇的全部訴求。想借此劇情和內容來推品牌廣告,遠沒那么容易。要做到有趣但不惡搞;模仿而不“山寨”;同時還能將觀眾有代入感。唯品會日前在各大視頻網站推出的“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之所以一時間引起網友追捧、行業熱議,也幾乎滿足了這三大門檻。
“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同時推出了四條TVC。從內容上來看,跟以往其公司及活動傳達的品牌優勢一脈相承:“無論貴賤,確保正品”、“四大品類,精選特賣”、“買手精選,省錢省心”、“每天十點,一折開搶”。簡單可以分為品質、品類、買手以及折扣這四大優勢。但這些內容的表現形式卻與《武媚娘傳奇》劇情對接得令人點贊。
比如在劇情角色方面:《武媚娘傳奇》劇中,武媚娘進宮后,飽受挫折,屢遭其他王妃、婕妤的嫌棄。但終究憑借自身努力和才智獲得皇上青睞。在“無論貴賤,確保正品”這一條TVC中,先后出現了王妃“從一品”、婕妤“從三品”這類劇中角色。而才人“正五品”的出現恰以“正品”逆襲,PK掉其他的“從品”,也隱喻了“正品便是武媚娘”、“唯品會便是正品保障”的概念。
在場景設置方面:該劇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鏡頭有姐妹的爭風吃醋,皇上對媚娘的呵護備至,媚娘教導子嗣等等。而在“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的第二條TVC中,分別將這些鏡頭帶入到“服裝”、“美妝”、“親子”和“居家”唯品會四大品類當中。品類融入場景,尤其劇集漸入大結局,“仍在劇中”的劇迷在追劇的同時,潛移默化會對商家產生認同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條“買手精選,省錢省心”的TVC中,已經完全將現實中的消費者化身為“皇上”。皇上“翻牌子”無從挑選,好似消費者面臨無數的電商以及商品迷茫,廣告巧妙借用“買手”來解決“皇上”和消費者心中的難題。更為重要的是,在凸顯了唯品會買手制的同時,還傳達了唯品會“顧客就是皇上”的服務理念,讓觀眾“爽爽噠”。這樣的創意,網友也不禁拍案叫絕。
《武媚娘傳奇》中,道具、妝容和服飾可謂“華麗麗”。據演員范冰冰介紹,僅其登基時穿的衣服便價值50多萬元。這樣的大手筆,其實對于廣告模仿來說,挑戰不小。據了解,“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這樣一條廣告絕大部分采用電視劇原版服飾,鏡頭中龍椅等道具一應具全、演員妝容更是惟妙惟肖。唯品會這次精細化制作以及大手筆的投入,也贏得了不少網友點贊,甚至自發為其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跨界營銷 視頻廣告金礦待挖
除了上述因素外,這次唯品會推出該廣告的速度可謂“迅雷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電視劇正在熱播之時,唯品會制作精良、創業巧妙的廣告就已經引爆網絡。社交媒體上,眾多網友與唯品會一起競猜“武媚娘”的大結局。事實上,對于唯品會而言,這不僅是一次營銷的成功,更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品牌始終與消費者一起站在潮流前端的形象。
在渠道方面,據了解此次唯品會一次拿了5家視頻網站的冠名權。將“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 以貼片廣告形式投放在這5家視頻網站上。在傳播渠道和受眾群體上足夠精準。可以看到,唯品會這樣的“大手筆”不僅引爆朋友圈,更在業界引發熱議,甚至如一股小清新之風,開創業界營銷新模式。
之所以稱其為“小清新”,是跟當前大背景有關。電視硬性品牌廣告市場已慢慢進入到瓶頸期,而同時,自2014年被認為是網絡視頻公司的自制發展元年,各家視頻網站開始有意識的籌建自制節目體系,雖然整體還無法與電視節目相比,但其中已經開始出現極具互聯網特色互動優勢的節目。
市場研究公司BIIntelligence預計,2014至2016年視頻廣告收入的復合增長率將達19%。那如何在這樣的金礦中做好廣告營銷,無疑是機會也是挑戰。而唯品會此次的“假如唐朝也有唯品會”無疑已經立下了一個成功的典范和標桿。
不少電商網站近段時間屢次上演撕逼大戰。或許唯品會這次成功的營銷,一定程度上能為圈子帶來一些正能量,讓人們意識到了,除了硬邦邦的廣告植入和傳統土豪式的砸錢外,“廣告和電視劇”的跨界還可以這樣創新。以此為起點,行業或還會燃起更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