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尾, 一條關于“冬至吃什么”的微博話題,迅速躥紅網絡,引起了南北方網友PK論戰,短短的幾小時話題閱讀量就突破了5000萬,評論量過2萬。南北方網友各抒己見,傳統時令引發的美食觀、養生觀探討,因“冬至”而悄然開啟。
(圖為#冬至吃什么#話題排行榜)
冬至吃什么,南北風騷阿膠當道
南北方網友爭執的主要核心,是各地民俗習慣造成的。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因此流傳下來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米團、長線面的習慣。在#冬至吃什么#的微話題討論中,冬至滋補吃阿膠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其實自古以來國人一直都有冬至滋補進食阿膠的養生傳統,時至今日,山東、江浙滬、廣東一帶依然保存著冬令進補吃阿膠、做阿膠糕的習俗。
冬日需養陰,阿膠滋補順時有道
中醫養生講究順應節氣,《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是說明了秋冬滋補應以養陰為主,而養陰則重在養腎潤肺。著名醫藥典籍《本草綱目》載:阿膠性平味甘,入肝,腎,肺三經,恰符內經“秋冬養陰”之思想,乃秋冬進補首選上品。
那么冬季滋補阿膠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呢?
提高免疫力:膠恰入肺經,可滋養肺氣血,有養肺健肺之功效,因此秋冬吃阿膠,即可增強免疫力。
預防手腳冰涼:天氣變涼,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阿膠入心經,有補血養心之功效,所以在冬天進補阿膠,可養心強心,增強血液循環,達到有效預防手腳冰涼的目的。
滋陰養腎:人體衰老與壽命的長和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腎氣的強弱,秋冬為養腎的最佳時節,阿膠入腎經,利于滋陰養腎,有扶元固本之功效。
冬至補阿膠,道地滋養要知道
現代都市人群因“三多一少”(應酬多、說話多、決策多,睡眠少)長期處于“慢性疲勞”狀態,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中,腦力和精神疲勞日益嚴重,加上冬季氣候寒冷,必然傷神耗氣耗血,疲乏無力。養血、養氣、養生方面都有良效的阿膠便成了許多注重養生之人冬季滋補的首要選擇,因此如何選擇阿膠,怎樣滋補阿膠效果最好呢?
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阿膠,以東阿阿膠最為道地,品質最佳。其性平和,藥食兩用,四季皆宜,三千年應用驗證安全有效,被歷代藥王醫圣一致推崇。阿膠最經典的服用方法就是熬制阿膠糕,滋補養生用阿膠糕的傳統源遠流長,在我國南方江浙滬一帶,秋冬季節服用阿膠糕滋補已經形成一種生活方式。
為方便消費者用阿膠滋補養生,東阿阿膠在全國健康連鎖店及OTC終端均有代客熬膠服務,代客熬制的阿膠糕是適合大多數人群滋補養生,具有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強身健體的功效,嚴格按照比例來熬,火候足,味道好,切塊服用非常方便。
喜歡自己動手的消費者也可以買阿膠自己在家熬制,阿膠糕需要原料東阿阿膠250克,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g克,冰糖150克,黃酒250毫升。將阿膠打粉、冰糖粉碎備用,黑芝麻、核桃仁炒香備用;然后將阿膠粉、冰糖粉倒入不銹鋼鍋內,加入黃酒,用文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熬至膠液由原來的幾條線變成一條線;再加入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加速攪拌使之均勻,停止加熱;最后把熬好的阿膠糕倒在事先已涂上香油的不銹鋼盤上,木鏟壓平、冷卻、切塊,冰箱4℃存放。建議每天早晚各一塊(約15克),睡眠不好的人在晚上泡腳后服用效果更佳。
為達到冬至滋補阿膠的最佳效果,中醫養生專家還建議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體質DIY更適宜自己食用的阿膠糕配方。
(1)怕上火:將量減少,或隔一天吃一次;
(2)高血糖、糖尿病:去掉冰糖,加入50-100g枸杞子;
(3)便秘:加入100-150g松子仁;
(4)特別怕冷:加入100-150g桂圓;
(5)失眠:加入50-100g酸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