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多數的節日都是為了奠祭祖先、紀念重大事件或祭祀神明,有著深層的歷史意義。太平清醮的「醮」, 本身就代表了祭祀活動;而其又稱為「包山節」,從名字中的「包」看來,這節日與食物有關,但實際上這節日同時包含著上述三個意義。
節慶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紀末的長洲。長洲是香港西南部的一個離島,當時島上發生瘟疫,死亡枕藉。島民在絕望之際,向北帝神祈求消災解難。他們設立祭壇,游行街道,供奉北帝神。之后瘟疫便奇蹟地消失,島民也因而得救。直到今天,島民仍然奉行著同樣的祭祀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慶典更包涵了其他內容,包括焚燒紙祭品、舞龍和各種各樣的道教祭祀儀式。
近年太平清醮的慶典活動有兩大必看亮點:「飄色」和「搶包山」─ 這也是「包山節」得名的原因。飄色是一場視覺盛宴,小孩穿著傳統服飾打扮成古今人物,站立在支架上,由成年人抬高至頭頂之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巡游,同時還伴有舞獅,巡游時敲鑼打鼓,非常熱鬧。
除了北帝廟,旅客還不可錯過掛滿了包的「包山」,幾座「包山」高18米,看起來非常壯觀。在慶典的最后一晚,包山腳下會聚集著參與「搶包山」比賽的健兒,一聲號令,健兒們都爭相爬上包山,將包摘下放入背袋中。包掛的越高,分值越大,最后搶到最多包的人便是比賽的贏家。
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怪異的十大節日」的太平清醮無疑是一場熱鬧的節慶,也是長洲及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傳承的最佳體現。請即查看Agoda.com為您準備的酒店優惠,于太平清醮期間到訪香港,親身體驗這個充滿特色的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