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關注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企業將公益傳播陣地轉向了影響力更大的網絡平臺,傳統企業型公益正在向微公益轉移,而微博則漸漸成為了企業公益傳播的重要載體。企業將公益慈善活動植入微公益平臺,一方面帶動了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也在公眾愛心的傳遞中傳播了企業的公益形象,樹立了企業責任品牌。
4月3日,在成都春熙路舉行的第四屆“依波卡納慈善時光”除了延續了前三屆的慈善主題之外,還運用了網絡的力量,在新浪微博平臺上開啟了依波“微V愛”圓夢計劃,號召廣大網友幫助災區兒童實現2013年心愿,讓孩子們在物質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能夠得到精神層面的關愛。新穎的公益模式和廣大網友對災區孩子們的熱情關懷也讓依波“微V愛”成為了本屆“依波卡納慈善時光”的一大亮點。
捐款、捐書、捐衣物……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越來越多的渠道加入到了公益慈善行列,為災區的孩子們提供愛心幫助,但卻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孩子們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此次“依波卡納慈善時光”除了繼續關懷受助兒童外,依波工作人員還親自到汶川災區,一個一個的收集孩子們的心愿,并在微博上號召廣大網友用“愛心一幫一”的方式,幫助這些孩子完成心愿。在物質幫助之外,帶給孩子們心靈上的溫暖呵護,讓他們感受到來了自社會的溫暖關懷。
今年是汶川災后重建的第五個年頭,同時也是依波“一諾十八年”的第五年,而“依波卡納慈善時光”作為“一諾十八年”項目以外的愛心捐助,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吸引了媒體及各方的關注。依波作為傳統民族企業,不僅在營銷方面不斷嘗試新媒體的一些新玩法,還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力量,讓公益覆蓋到更廣的層面,不僅體現了傳統民族企業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思考,同時也是公益模式上的一次新的探索,為企業的公益之路開辟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