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等待運營牌照的捷星香港,是東航進入低成本航空領域的一次試水,何時在內地發展低成本航空,尚沒有時間表。
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須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的重點是先把香港合資公司發展好,“根據香港合資公司發展情況,研究我們下一步的行動,現在沒有時間表。”
2012年8月24日,東航全資子公司東航海外(香港)有限公司與澳航全資子公司捷星國際訂立股東協議,二者同意設立以香港為基地、掛牌為捷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香港。
馬須倫稱,目前正在等待香港主管部門頒發運營牌照。“現在還在等待審批之中,希望今年下半年能夠正式開航。”
按照規劃,2015年捷星香港將會有18架客機。馬須倫對記者表示,總規劃沒有變,但每一年要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批準的時間,調整年度的飛機架數。
馬須倫同時表示,從全球來看,大力發展低成本航空是一個趨勢。目前歐洲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以上,亞洲之前雖然市場份額較低,但現在發展很快。而內地發展低成本航空,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大。“特別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旅游會出現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現在我們都超過6000美元了。”
但是,馬須倫也表示,內地發展低成本航空仍有很多限制,使得成本低不下來。比如油價、購買飛機等方面都與傳統航空公司沒有什么差別,飛行員需要到市場上去挖,也沒有專門的候機樓。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胥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