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航展靜態展示區的“列寧號”飛機 攝影:本報記者 鐘凡
原標題:一批“古董”飛機現身珠海航展 每架飛機都有自己的歷史
本報訊 記者魏康報道:本屆航展,除了有直-19型直升機、“翼龍”無人機、空警-200型預警機等高精尖戰機亮相外,還有一批堪稱“古董”的飛機來參展,其中也是戰機居多。昨日,記者在航展園區的停機坪上,見到了這批“古董飛機”。
馮如號:
中國人造的第一機
熟悉中國航空史的人都知道,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馮如于1909年9月21日試飛成功的“馮如號”,是中國人自行設計、研制、生產的第一架飛機。而參加本次航展的“馮如號”是“馮如二號”的復制品。“馮如二號”是馮如于1910年吸取以往失敗的經驗教訓制成的,是中國首架雙翼飛機。
昨日,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調校“馮如號”上的零件,用來固定的鐵絲、竹竿撐架(當初馮如可能用的就是竹竿,仿機上雖然用的是鋼管,但把鋼管做成了竹竿一樣的外形),使這架仿機看起來仿佛是從歷史的煙塵中剛剛走出來,頗有“中國第一機”的風范。
“列寧號”:
中國紅軍的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的由來,頗為神奇,可以稱作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飛機:1930年2月16日,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龍文光,駕“柯塞”式飛機執行任務時遇大霧迷航,油料耗盡迫降在河南羅山縣宣化店(今屬湖北大悟縣),被紅軍俘獲。龍文光經教育后參加了紅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位飛行員,該飛機也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
不過,本次參加航展的“列寧號”也是復制品,真的“列寧號”在紅軍長征時被埋入地下,后來下落不明。
60549號:
最后一架退役的殲6戰機
在航展館園區停機坪上展示的60549號戰機是殲6型殲擊機,是我國在米格-19C型殲擊機基礎上,仿制而成的一種單座、雙發、超音速殲擊機,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超音速戰機。該型飛機裝備部隊,實現了中國空軍飛機裝備從亞音速向超音速的跨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我軍曾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戰機。
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而這次展出的60549號正是最后一架落地退役的殲6系列戰機。
初教-5:
我國制造的第一種教練機
初教-5是我國第一種自行制造的初級教練機,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1951年,中共中央批準國有航空工業爭取在3到5年內,從修理起步,逐步過度到仿制蘇聯教練機和殲擊機。1954年7月,南昌廠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練機,命名為初教-5。1954年7月3日,初教-5首飛成功。
一位在現場保養飛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初教-5可能是過往中國飛行員最熟悉的飛機:在k8、山鷹、獵鷹等教練機誕生前,無數中國飛行員的飛行生涯都是從初教-5開始。★
(《珠海特區報》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05版:航展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