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淘寶網”店小二收受賄賂,幫商家提高信譽等級的腐敗風波剛剛散去,“淘寶商城”的經營又出了腐敗的傳聞。
據相關媒體報道,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淘寶商城的一些賣家組成了一個“天貓(微博),也就是淘寶商城請還我保證金”的QQ群,200多名商家一起,聯名準備起訴,要向“淘寶商城”索要《違約金收取證明》,起因是他們都遭遇了“淘寶商城”的神秘抽檢,被扣1萬到1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這些淘寶商城的賣家之所以要起訴自己的東家——“淘寶商城”?問題都出在商品的質量檢測環節中。按照淘寶的規定,淘寶商城現在的產品質量抽檢,抽檢者一部分是由工作人員化身買家,從商家店鋪直接購物后送檢;另一部分是招募的神秘買家,他們購物后快遞到檢測機構。對于檢測不合格的,根據“淘寶商城”與商家簽署的協議,扣除違規商家之前繳納的保證金作為違約金。這個過程聽起來天衣無縫,卻隱藏了很多漏洞。有賣家指責,淘寶商城的檢測完全不公開、不透明,不少檢測結果與賣家自己找機構檢測的結果存在差別,更嚴重的是,由于淘寶會招聘神秘買家,一些商家干脆改行充當買家,在對別家商品進行檢測時,暗中下套。一個看起來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做法,執行中卻可能侵犯商戶的合法權益,凸顯出電商市場秩序亟須整頓,相關法規監管亟待跟進的緊迫性。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絡營銷委員會專家龔鉑洋對此進行評論。
“淘寶商城”從過去的“淘寶網”分離出來,成為專營品牌的電商網站,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質量可靠、信譽有保障的商品。沒想到,現在又出了內部腐敗的混亂跡象。人們發現,淘寶商城設計的產品質量抽檢環節,其實有很多漏洞可鉆。
龔鉑洋:這個事情的混亂我們是可以預料的,淘寶、天貓現在是一個上萬億交易規模的大市場,我們傳統的市場里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尤其在互聯網這種相對虛擬化的社區里面,更是容易發生這樣一些問題,尤其我們再看前期在淘寶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出臺的過程中都會影響到一部分的利益,我們認為是這種情況的出現還是可以預料的。
有人說出現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商品檢驗規則的制定上,也就是淘寶商城身兼規則的制定者和規則的執行者兩種角色,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同時缺少第三方監督,是滋生腐敗的根源。
龔鉑洋:第三方檢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種行為,因為我們檢測必定要有一個所謂的公信力的機構。這個事情本身的出現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腐敗,或者簡單的運動員和裁判員的問題。我發現有三種情況存在一些爭議,第一種情況,本來有些產品在傳統的說明上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講皮具、牛皮跟真皮到底怎么鑒別,本身說法是不一致的。有機化妝品和無機化妝品,這種說法上本來就在傳統的定義里面就是模糊的概念,基于這種情況,在淘寶里面銷售也會帶來一些后續的隱患。第二種情況,淘寶本身的發展正是由于有這樣那樣問題,在后臺的設置上,很多的規章制度本身就很難以清晰的做界定,后臺上也會有不完善,導致商家在上傳產品做寶貝的描述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第三種情況,一些店小二或者店主的操作也是存在問題,不可避免有一些人是渾水摸魚以次充好的,有一些誤操作的,畢竟天貓商城啟動時間不是很長,很多人操作平臺過程中可能有不熟悉的情況,導致可能在各種描述上出現一個問題。
分析起背后的根源應該還是比較復雜,所以說也有很多的消費者也提到了監管這個事,按說淘寶商城內部的監管不算少,像網站的公關總監就說最近幾個月商城不斷的給商家發站內信來提醒商家謹防詐騙,特別是對那些裝扮成買家故意敲詐同行的商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光靠這種提醒或者是跟公安機關發現一起就打擊一起的做法,是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龔鉑洋:第一個不可能做到發現一起打擊一起,因為這里面的交易行為是非常復雜的行為。一萬億的交易規模不可能做到這一塊,即使在傳統的線下的零售里面不可能發現一起打擊一起。第二個還是要有一個公信力的機構做保障,我們誰來界定這個東西真的還是假的,這個要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監管機構。第三個淘寶在整個的操作中有點操之過急,或者制度過于嚴苛,導致集體的對抗或者集體的一些店家他們不滿的情況出現。
最近一段時間淘寶網接二連三的出事,先是“店小二”轟動一時的腐敗案,再到這次淘寶商城出事兒,不少人的感覺是,我國電商行業的法律法規嚴重滯后,似乎跟不上實踐。實際上,從2000年起,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互聯網零售環境的規范制定一直在進行,為什么我們的法律規范難以跟上呢?
龔鉑洋:一方面我們講法律難以跟上,另一方面也是側面印證了我們的互聯網或者電子商務的發展實在太快了,很多的內容監管機構有些是不明確的,到底歸誰管不清楚。第二,目前消費者多半是60后或者50后,他們對互聯網的理解對互聯網的把握上天然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這些人都沒有玩過互聯網,沒有做過淘寶,他們很難去理解相關的行為。我們的也是呼吁一些比較年輕的法律學者,既懂電商又懂互聯網,又懂法律的一批人來對這塊進行一些充實。